4月29日下午,由党委教师工作部主办、传媒学院承办的“相思湖师德大讲堂”第二讲“师德如水润相思”在思源湖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以艺术展演形式精彩呈现。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俊彪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与思源湖校区部分学院师生共同见证这场将美育与师德建设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
(活动现场)
艺术赋能:打造三维立体师德课堂
“这种'可听可视可互动'的师德教育新模式,是学校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吕俊彪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传媒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艺术化表达让师德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他强调,全体教师要深入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将育人初心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同时鼓励教师团队以创新视角构建美育新范式。
(吕俊彪讲话)
初心档案:一位辅导员的十三年坚守
“每张毕业照背后的故事,都是我教育生涯的勋章。”2024年校级优秀辅导员徐辉丽在《师德档案—传师者之声》环节动情讲述。13年间,这位“80后”教师从青涩到成熟,始终以“知心姐姐”的身份陪伴学生成长。她手机里存着数千条与学生对话的聊天记录,“教育就是一场温暖的守望”的育人理念引发全场共鸣。
(徐辉丽作分享)
薪火相传:00后学子的师道传承
传媒学院学生牛晓韩的演讲《师道照亮—承师者之言》将现场推向小高潮。她深情讲述民大教师梁罡感人的育人故事,并宣布将参加2025年“壮苗计划”:“我要把民大师长的教育火炬传递到八桂乡村,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闪光。”这位00后预备教师的选择,生动诠释了师德传承的时代内涵。
(牛晓韩演讲)
师者论道:四位教育"引路人"的育人智慧
在特色环节“师道领航”中,传媒学院教师团队呈现了多元育人图景:龙腾老师提出“教育是生命的唤醒”,梁辰老师分享“教学相长的火花碰撞”,唐洁老师以“创新教育要容错试错”的实践案例,李琳老师则通过毕业生服务边疆的实例,阐释“育才更育人”的深刻理念。四位教师从不同维度解码新时代教师的引路之道。
(李琳、唐洁、梁辰、龙腾作分享)
时代叩问:杨学明教授的教育三思
“教师传授的是知识还是智慧?”“传授的是技能还是审美?”“是育人还是育工具?”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以三个发人深省的命题,引出教育者的核心使命:培养“实辨-应变-求变”的终身学习能力。她强调,教师要成为“美的布道者”和“价值观的塑造者”,这一观点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维度的思考。
(杨学明作分享)
本次活动中,艺术展演、叙事讲述、情景演讲等多元形式有机融合,为师德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学校将持续深化“相思湖师德大讲堂”品牌建设,通过创新形式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
(合影)